其它网站


热线联系



深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



  作者:
记者 刘莎莎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

    在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深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揭晓,经专家评议,共评选出19位传承人。深圳市文化局近日对外公布了19人名单,传承人涉及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传统手工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六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环节。

    2007年6月,文化部命名了第一批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文化厅于今年3月命名了第一批235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有我市吴观球等九人。此次评选的19名市级非遗传承人,包括吴观球等9名省级非遗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的评选标准是,能够完整掌握该项目或者其特殊技能,具有该项目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沙头角鱼灯舞》有两位代表性传承人:现任师傅吴观球从艺五十多年,熟练掌握鱼灯舞的表演技艺,已带出多名新艺人;沙头角鱼灯舞是沙栏下村自清代创演传承至今的舞蹈,吴天其是沙头角沙栏吓村村长,是近年来鱼灯舞活动的主要组织者。

    《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代表性传承人陈汴生,1985年随郭氏第五代传人郭春园来深圳创办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得郭春园院长传授,全面掌握了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由该医院特荐为传承人。

    《石岩客家山歌》代表性传承人池官华,是石岩当地人,唱石岩山歌六十年,常代表本村出赛,被誉为石岩客家山歌王,他的事迹曾由多家报社和深圳电视台报道。

    《盐田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吴标,是盐田当地人,唱歌六十多年,熟悉盐田山歌的形成和发展,并掌握其演唱技巧,虽已82岁高龄,但仍能随口唱出各种盐田山歌。

    《万丰粤剧》代表性传承人潘强恩,是当地粤剧文化的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对万丰粤剧的发展有一定贡献,在演出、创作、组织、支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龙岗舞龙》代表性传承人罗海青,年纪虽轻,但1997年至今都是龙岗舞龙队总教练,曾两度随团赴美国表演及参赛,并率队参加全国赛获奖,代表国家赴加拿大参赛,又在广东省舞龙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他为师十年,培养了大批舞龙骨干。

    《龙城舞麒麟》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富,从艺60年,为师40年,常率队赴外地演出,培养了大批传承人,至今80高龄,仍率队参加区赛,获第二名。《黎围舞麒麟》代表性传承人廖瑞光,是黎围村当地人,黎围舞麒麟第三代传承人郑淑昌的弟子,多次参加表演,已全面掌握了该项目的技艺。《观澜舞麒麟》代表性传承人张纪森,是观澜当地人。从艺60年,为师40年,对麒麟套路、伴奏乐器样样精通,培养出一百多个舞麒麟后人。

    《福永醒狮》代表性传承人邓锦平,从艺四十余年,为师近三十年,熟练掌握狮舞技艺,在当地艺人中有较高影响力、号召力和权威性。

    民过年习俗》(舞草龙)代表性传承人李容根,是深圳南澳民,十三岁开始学舞草龙,30岁任师傅至今仍是总教练,深知民过年习俗,对舞草龙风俗及技艺了如指掌,先后带出一批传承人。

    《上梅林凉帽带、围裙带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邓英莲,17岁学艺,具有较高编织技艺水平,虽已八十高龄,仍能带徒传艺,在当地颇有影响。《甘坑客家凉帽》代表性传承人张航燕,是甘坑当地人,15岁随父学艺,至今近四十年,完全掌握了客家凉帽的编织技艺,是当地较有名的师父。

    《下沙黄氏重阳祭祖习俗》代表性传承人黄英超,是下沙黄氏宗亲会会长。世界黄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是该项目的主要组织者,完全熟悉相关程序,具备继续开展该项目的能力。

    《开丁节》代表性传承人徐业竹,掌握了该项目开展的程序,是每年开丁节的重要主办者和具体指导者。

    《松岗赛龙舟》代表性传承人文琰森,是松岗当地人,组织赛龙舟活动五十多年,完全掌握赛龙舟的技能和活动程序,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力,且培养弟子较多。

    《大鹏追念英烈习俗》(大鹏清醮)代表性传承人黄福娣,是大鹏本地人,1946年参与项目活动,1986年开始任项目之太平清醮活动的醮委会委员,1991年任醮委会主事至今,长期从事项目组织工作,熟知其中仪式及主要方法,并培养了一定群众威信,带出一批传承人。

 

本报记者 刘莎莎

 

 

 

   


 

 

 

东江文化交流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