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网站


热线联系



城市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交响乐



  作者: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为曾经的全国十大指挥家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年届50的姚关荣离开条件优越的北京,只身来到深圳开拓交响乐事业。他的妻儿也随即来到深圳这片热土上落脚生根。回望这些年的奋斗,姚关荣仍然坚信——

城市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交响乐

1982年创办的深圳交响乐团今天已经成为全国优秀的职业交响乐团之一,也是深圳人的骄傲。然而少有人知道,指挥家姚关荣1985年来到深圳上任的时候,乐团还叫深圳特区乐团,只有二三十人,根本没有条件演奏交响乐。当时,深圳艰苦的条件让姚关荣北京的妻儿望而却步。然而姚关荣坚持要在深圳实现他的交响梦,这份执着感染了他的家人,也促成了底子较薄的深交逐步走向成熟。

  姚关荣今年已经74岁了,退休后的他在深圳过着安逸的生活。谈起这些年来的经历,姚关荣说,尽管可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

  1

  到深圳去,闯一番事业

  姚关荣是新中国第一批音乐留学生。1961年,他从民主德国莱比锡高等音乐学院的交响乐指挥专业以及作曲专业毕业,被中央文化部分配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乐团,也就是后来的北京电影乐团、现在的中国电影乐团工作。姚关荣在那里一待就是24年,期间指挥录制了许多著名的影视音乐,也在全国打响了名声。然而,在他心里仍然潜藏着一份交响梦,渴望指挥乐团演奏真正的交响乐作品。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地。姚关荣敏锐地感到文艺方面必须有新的措施和政策,而指挥的成长离不开实际地去指挥不同的乐队。他向上级提出指挥应该流动、交流,这一建议得到了采纳。后来,他应邀指挥中央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演出交响乐,甚至赴德指挥德国乐团演奏《与中国相见》交响音乐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1983年,当时已名满全国的姚关荣受邀与广州珠影乐团合作。在飞机上,邻座乘客与他攀谈起来。这位先生是一个热心的乐迷,得知姚关荣的交响乐抱负之后,他立刻说:你有这种志向,应该到深圳去!他还告诉姚关荣,当时的市领导曾经在讲话中公开表明深圳不仅要发展好经济而且要搞好文化建设,为此应该建立一个百人交响乐团。深圳?当时的姚关荣并不了解这个被划为经济特区的城市。在许多人看来,到深圳去前途未必明朗,毕竟那里一切才刚刚起步。不过,这番话在姚关荣心中播下了种子。

  次年,他应邀到深圳讲学。那是他第一次来深圳,国贸大厦正在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飞快地建起来,姚关荣心想,无论如何都要到乐团看一眼。深圳戏院当时还是一个老剧场。乐团二三十人都住在那个不起眼的楼里艰苦奋斗,排练空间也很小。他发现,这里的条件比想象中还差,和北京根本没法比。但是,他心中却燃起了莫名的希望之火。现在回想当年,他笑言:这里是开天辟地,什么都要自己来。但是我确实喜欢闯一番事业。姚关荣决定了,他要在深圳这片热土上实现他的交响乐之梦。这将会是他一生中又一重大的的工作。

  2

  为深圳交响乐呕心沥血

  姚关荣要去深圳,第一个不同意的就是他的妻子陈绮华。当时她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工作,他们的儿子在北京读中学。深圳的教育条件那时无法和北京相比,生活条件更加不必提了。除了妻儿,还有很多人劝他不要去,因为姚关荣年纪不小了,去深圳要吃很多苦。然而姚关荣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用陈绮华的话说,他是个工作狂!为了交响乐事业的建设,无论做出多大的牺牲他都愿意。

  1985年6月,姚关荣顺利调到了深圳,也算是为家人先探探路。当时团址正式确定在了罗湖区黄贝路2025号,团内建成了一栋6层宿舍楼和一个小会议室,姚关荣也住在宿舍里。草棚就是食堂,大家端着饭盒吃。然而,领导班子热情高涨,充满希望和信心要搞好这个团。

  早在当年,交响迷姚关荣已经认定,城市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交响乐。这些年来,深圳乐团都坚持走交响乐道路,这让姚关荣十分自豪。许多音乐家、交响爱好者听说老姚到了深圳,于是也慕名而来。姚关荣说:我个人的作用很有限。不过,这里必须有一个人押在上面,于是我把我自己押上去了。

  人才的紧缺是乐团初期面临的一大难题。1985年恰逢出国热,许多音乐学院的优秀毕业生都不愿留下。而那时的深圳交响乐团缺乏知名度,甚至很少演奏交响乐。市文化局长带上姚关荣跑遍了全国各大音乐学院,没有招到一个人。只有武汉音乐学院的院长被深圳的行动感动了,给了深圳两个大提琴手。深圳音乐人才的建设也就这么一点一点地起步了。后来,又从广州各乐团借来十几个音乐家,一个50人规模的乐团才得以成型。

  乐器不全也是个大问题。姚关荣刚刚来到乐团时,团里低音提琴只有两把,还都是借来的。他带北京来的首席朱培、邵兵去采购乐器。凭借对业界的熟悉,他们从北京买来许多价格又便宜质量又好的弦乐器。

  同年10月,乐团在深圳戏院演出了第一场交响音乐会,演奏了《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和《黄河大合唱》。这场国庆音乐会是深圳交响乐团的第一次成功亮相,也是乐团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3

  最早呼吁建设深圳音乐厅

  姚关荣在任期间,深交在坚持普及交响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大剧院广场、学校的操场和体育馆,甚至像莲花北这样的社区里面,都成为了普及高雅音乐的理想场所。姚关荣任首席指挥时,深交迎接了50万人次的直接听众,市民的欣赏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此外,姚关荣还在深圳开了100多场交响乐讲座,培养了一批热爱古典音乐、了解古典音乐知识的人。

  1992年,身为政协委员的姚关荣两次提出兴建带有管风琴的深圳音乐厅的提案。当时反对的声音较为强烈,认为深圳已经有很多音乐厅了。然而,缺少一个国际化水平的音乐厅,深圳交响乐团就难以达到国际的高度,很难与国际交流。经过咨询专家,这个提案最终被吸收到了文化局的规划当中。今天,音乐厅已经建成并成为有国际水准的音乐殿堂。

  上世纪90年代,虽然深交与国外乐团实现了多次指挥互访,由于大件乐器难以携带的问题乐团一直难以走出国门。1997年,这个问题在与德国福克特乐团交流时非常简单地解决了——“你们的乐器借给我们,你们来的时候我们的乐器也借给你们。深圳交响乐团的访欧之旅非常顺利,六场演出都获得了巨大成功。

  1999年,深圳交响乐团实行改革,姚关荣光荣退休,获颁深圳交响乐团荣誉音乐总监的聘书。2001年,姚关荣应聘为中国电影乐团首席指挥,多次在北京演出和在中央电视台录制音乐会专题,2004年率该团出访意大利米兰等六城市。2002年起,姚关荣担任深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成了深圳音乐界的领路人物,他还应邀指挥中国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德国纽伦堡爱乐乐团和米兰曼海姆乐团,并在北京成功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

  趁着到国外讲学,姚关荣总是把妻子也一起带去旅游,两人感情一直很好。儿子虽然学过一些钢琴和小提琴,却没有成为职业音乐家,现在一家证券公司就职。

  姚关荣表示,来到深圳之后他评上了国家一级指挥,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深圳发展得好,让我们得益很多,夫妇俩说。如今,对悠闲的退休生活,奋斗打拼了一辈子的姚关荣只有四个字:知足常乐。话虽如此,他仍然非常希望能够再次登上深圳的舞台,再一次把美好的天籁带给深圳观众。

  家庭小档案

  姚关荣:生于1936年,国家一级指挥。浙江镇海人。1961年毕业于民主德国莱比锡高等音乐学院指挥系。同年回国,历任北京电影乐团负责人、首席指挥,深圳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曾担任贝多芬第三、五、六交响乐和勃拉姆斯《第二交响乐》的指挥。译有柏辽兹《配器法》。

  陈绮华:生于1942年,曾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工作,1988年跟随丈夫姚关荣来到深圳,先后在深圳图书馆和政府机关工作。

  家庭话本

  希望能在深圳音乐厅指挥交响乐

  记者:记得您前两年在作曲比赛获奖了。现在还有在作曲吗?

  姚关荣:我在莱比锡毕业的时候是作曲和指挥两个专业都毕业了。说句实话,也不是说我觉得自己的作曲才能有多棒,至少是有些想法想表达出来。交响乐不适合去写很实的东西。我们一直都是演出老的那些交响乐,《梁祝》、《黄河》等等。这次比赛,我想让创作思想开放一点,所以我写了一个作品,它可以说是在国外的时候创作的一个作品的基础,带有中国情结,有一定特点。

  记者:您个人喜欢哪个类型的音乐,偏向德奥系还是俄罗斯系?

  姚关荣:演员有的适合演莎士比亚的作品,有的适合演鲁迅的作品。可是另外有一种演员,什么风格都演,像濮存昕,戏路比较广,也可以演正面也可以演反面。我属于后者,我的路非常宽。要讲起特长的话,我在莱比锡学的,当然擅长于德奥的作品。贝多芬的九部交响乐都是我的保留节目,在中国指挥界这样的人不算太多。老柴的东西我也演得很多。现代的我也都能擅长演出。虽然我现在70多岁了,仍然在努力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和良好的竞技状态。现在我的愿望是把意大利作曲家列斯皮希的交响组诗《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和《罗马的节日》带上中国的舞台,介绍给中国听众。我觉得我们对这个作品借鉴的意义重视得还不够。

  记者:退休之后,交响乐对于您是什么?

  姚关荣:退休和不退休的区别就是,退休以前工作是非做不可的,退休以后呢,你想干就干,不想干就可以不干。交响乐是我的生命,它将伴随我终生。

  记者:请问您怎么看深圳音乐文化的发展?我们的音乐厅也建起来了,也有很多演出,这都离不开您当初的呼吁。

  姚关荣:我很欣慰。唯一遗憾的是我还没在这个音乐厅登过台。我希望能在深圳音乐厅指挥演出交响乐,展示我指挥艺术的新成就和新高度。

  家庭往事

  人生如音乐般精彩

  姚关荣刚到深圳那两年,陈绮华原本以为深圳艰苦的条件最终会令姚关荣退缩,但没想到左等右等,3年过去了,他仍然不肯回北京。嫁鸡随鸡,1988年,受感动的她只好收拾行装到深圳去。儿子也转学到深圳的学校,这时他离高考已经只剩下一个学期了。幸好,来到深圳之后,他们的生活条件等方面都逐渐改善,姚关荣的努力奋斗得到了回报。陈绮华先是在深圳图书馆,后来调到政府部门工作。回首往事,夫妻俩说,他们无愧于自己的奋斗。

  如今虽然退休了,事业心强的姚关荣仍然无法放下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交响乐。在繁忙指挥工作的间隙,姚关荣还从事指挥和钢琴教育工作。拜他为师的指挥学生中,一位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已毕业成才;另一位作为初学者,毅然参加了全国指挥比赛并进入决赛,引起指挥界的注意,现已考入世界名校柏林高等音乐学园指挥系深造。

  如今,他的主要心力放在学生身上。他教指挥也教钢琴,有个年轻的学生参加在深圳高级中学举办的指挥比赛,还进入了决赛。一些音乐的儿童慕名要跟他学指挥,他说:你们太小了,钢琴要达到十级。然而,孩子们的愿望是从起步就获得名师的指点。于是姚关荣也开始带年龄很小的学生,最小的才7岁。他创作了一套办法,一点一点地把指挥理论化解为他们能够理解的内容,有一定收效。

  在音乐之外,姚关荣过着休闲而纯粹的生活。扑克牌、麻将这些我都不喜欢,还是比较喜欢在书房听音乐,此外还有旅游和开车。说到开车,老人神采飞扬。60岁那年,他瞒着妻子到湖南考到了外地驾驶执照。开车之后我的心情平静很多,因为不能激动。开车很自由,是融入社会的很好手段,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和乐趣。

 王俊 实习生 文家欣

全国十大指挥家之一姚关荣

这一生,他指挥过不知多少场这样的交响音乐会。

姚关荣家客厅一角。钢琴承载着他对音乐的热爱。

照片诉说着他对家人的爱。

深圳特区报记者 梅戈 实习生 李嘉敏 摄

姚关荣当年来深圳时,用的是竹子做的指挥棒,后来才改为塑料的。

图为姚关荣展示他的学生送给他的新指挥棒。

深圳特区报记者 梅戈 实习生 李嘉敏 摄

姚关荣和妻子陈绮华

2002年,夫妇俩在世界之窗前合影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姚关荣提供)

 

 

 

 

   
全国十大指挥家之一姚关荣


姚关荣和妻子陈绮华
 

 

 

东江文化交流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