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网站


热线联系



像对待文物一样对待工业遗产



  作者:

  来源:深圳特区报
 

今天工业社会时代留下的历史遗产正在快速消失,专家为此大声疾呼——

像对待文物一样对待工业遗产

 

利用上钢十厂废弃钢铁材料设计制作的雕塑“废钢牛”

杨树浦水厂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农业时代那些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比如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石刻作为文化遗产来加以悉心保护,而对工业时代遗产的历史、社会、科学、经济及美学价值、情感价值等则长期地被忽视。

  2006年4月,无锡举行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上首次提出将工业遗产作为我国文化遗产来保护,著名的《无锡建议》拉开了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序幕。然而,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工业遗产在拆与保、遗弃与利用之间始终存在着激烈的碰撞。有的缺乏对工业遗产的整体评价;有的至今尚未将其纳入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有的甚至不知道宝藏就在身边。

  日前,全国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们集聚上海,上海三实例使与会者大受启发。面对新形势,如何法规地、有序地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专家们献计献策。

  最担心 工业遗产在推土机轰鸣中快速消失

  我国工业社会时代开始的时间不长,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工业场所只是生产加工和劳动就业的地方,而对废弃或即将停产的工业场所,则更多地代表过时和落后,难以想像它们应该作为工业遗产而列入保护之列。

  更有一些城市的决策者,认为从生产领域上淘汰下来的内容是废弃物,是城市以及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包袱和障碍,应将它们彻底拆除清理。调查显示,近20年间天津已有30%至40%的工业遗产消失。

  始建于1936年的沈阳冶炼厂,尽管曾制定了详细的保护和利用规划,但最终仍然没有避免被拆除的命运,让很多专家惋惜至今。

  武汉江岸车辆厂最后一辆蒸汽机车上游125,被一家废品回收公司以12.83万元购得。为拆卸机车废品、回收公司动用一班工人,费了一个星期,终将之拆除。类似的一幕,2007年在重庆上演,綦江县松藻矿区的上游032上游114上游119三辆蒸汽机车下岗后被当作废铁以40万元卖给了物资回收公司。

  北京八宝山公墓里有辆车,一直停在院里风吹日晒。这辆车曾十里长街送总理,可对它不知道怎么处理。因它占着一个车牌号。

  据说,完全有可能申报成为国家一级文物的人民公社的牌子,目前全国仅存两块。

  有价值 不是破烂,是文物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国外资本工业,以及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各具特色的遗产。工业遗产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技术、审美启智以及科研价值。这些遗存既包括工厂、车间、作坊、矿场等不可移动文物,也包括机器设备、工具、档案等可移动文物,还包括工艺流程、传统工艺技能等非物质工业文化遗存。

  所以专家疾呼,工业遗产的灭失将导致文化遗产的断层,将对城市肌理和个性特征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因为认识不到位,工业遗产更加濒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认为,对于其他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及社会公众都已达成保护共识,并提出了规范的保护规则。但对工业遗产,至今还没有人系统地研究它的价值,并进行系统的评价,更没有标准、法规来保护它,因此工业遗产很容易受到危害。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同样焦虑:目前,特别是一些传统工业城市,尚未将工业遗产纳入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缺乏对工业遗产的整体评价。存在着家底摸不清、法规支持不足等问题。

  三实例 遗产在涅槃中重生

  上海沙泾路1933老场坊在上海众多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中,1933老场坊颇受中外游客喜爱。在设计时,我们尽可能地恢复历史原貌,已损毁的也要修旧如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1933老场坊建于1933年,由原公共租界最高行政机构工部局所建。它原为上海工部局宰牲场,4楼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流线复杂。留在这座建筑的历史里,有远东规模最大的一所宰牲场、中国食品出口公司上海宰牲厂、上海长城生化制药厂……直到2006年8月1日,老场坊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现在这里已成为上海最受中外游客欢迎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其保护模式被称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

  上海杨树浦路830号有一组城堡式建筑群,清水砖墙、嵌以红砖腰线,传递着历史信息的数字1921、1982等被标于建筑明显处,昭示着其建造年份……它就是建于1881年的杨树浦水厂,原名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现为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

  据介绍,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杨树浦水厂原有的制水能力远不能满足市民生活和工商业发展的需求。在保持工业遗产原状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来的改扩建,制水功能不断得到扩大。目前供水量约占全市供水总量的1/4,满足了近300万市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上海将杨树浦水厂的保护模式总结为原状保护,延展功能,合理利用

  被称为政府参与、改变功能、公益利用思路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则借鉴国际上利用废弃工业建筑在市政改造中建为公共艺术中心的成功经验,利用原上钢十厂废弃的高大厂房作为雕塑中心的展示空间。通过上海城市雕塑中心,我们看到了一处工业遗产是如何蜕变的。据悉,上海城雕中心建立之初,预算十年后取得回报,结果第二年就开始有了回报。如利用上钢十厂废弃钢铁材料设计制作的雕塑废钢牛,成本150万元,现在有藏家愿出1500万元收购。

  上海经验说明,工业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包袱,而是宝贵财富。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性和适应性的合理利用来证明它的价值,进而使人们自觉投入保护行列。

  世博会 工业遗产将获三级保护

  当上海世博会将选址引向城市中心后,如何有效保护并合理改建世博园区内的历史遗址和工业遗产?这一问题便被人们普遍关注着。上海世博会园区跨黄浦江两岸,这里有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最早的外商纱厂、最早的煤气供热厂……它们不仅属于上海这座城市,更属于中华民族工业文明的印记。

  与浦钢公司隔江相望的江南造船厂,在此已143载,其前身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中国第一座炼钢炉、第一艘机动兵轮、第一尊后膛钢炮均诞生于此,它的附属机构———翻译馆,翻译出版过百余种千余卷西方近代科技书籍,带动了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

  根据规划,世博园区内的工业遗产分三级进行保护:一是文物保护单位与优秀历史建筑,二是保留历史建筑,三是其他保留建筑。这些老建筑将被用于展馆、管理办公楼、临江餐馆、博物馆等,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建设费用,也完成了从工业厂房到博览业之间的转换。届时,江南造船厂中的老建筑将成为中国近现代工业博览馆,中国早年的发电厂南市发电厂将改建成依靠太阳能、潮汐能、风能发电的新能源展示馆。

  目前上海世博会已组织力量对园区内的优秀老建筑作历史风貌的修复和防腐处理。其不但具有见证历史的功能,还将与周边现代化建筑和环境设施相协调,增添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新功能。

  新对策 动态保护与及时保护

  目前各地在保护工业遗产方面进行了多元化的成功探索,但毋庸讳言,困难依然不少。上海市文物管理会副主任陈燮君在现场会上坦言:上海有4000万平方米的老厂房,是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见证。然而,目前有的厂房被闲置,有的廉价出租,有的甚至被拆除,开发成商品房。虽然上海相继推出了田子坊、八号桥、创意仓库等创业产业集聚区,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但与巨大的老厂房存量相比,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工作还有很大的空间。由于缺少法律保护,致使有的工业遗产在城市改造中面临被拆除的尴尬。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总工程师侯卫东分析,中国近现代工业企业大都占据城市交通区位较为优越的区域,但它所带来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成为工业遗产研究和保护的难点和重点。

  为此,新对策应运而生:

  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保护,与会的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王丹江说,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既要重视工业遗产对于城市记忆的不可替代性,又要注重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同济大学阮仪三献计说,我国工业遗产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国外城市曾遇到过的。英国伯明翰、德国鲁尔地区等都是值得借鉴的经典案例。如德国鲁尔,通过产业转型,工业区内的旧工厂改造成了展览馆,起重架的高墙和煤渣堆被改造成攀岩训练场,旧的炼钢厂冷却池成了潜水训练基地,废瓦斯槽被改造成富有太空意境的展览馆。重要的是他们保护的都不只是单个建筑,而是一片工业带。所以,他建议,保护和再利用时,应具有整体与局部的整体观。坚持整体性原则,是为了从城市角度来评判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大家已注意到,土地资源的稀缺、大众审美情趣的转变,却给重新利用工业遗产带来了契机。福州马尾船厂保留部分旧厂房和设备。1867年建成的船政绘事院(即船舶设计所),已成为厂史陈列馆,通过沙盘、舰模、图片等,展现了中国造船发展史、海军建设史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堪称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另一个成功范例。公园在始建于1953年的广东中山粤中造船厂基础上建设,适度保留了原有厂房和机器,并创造出现代人的休闲娱乐空间,使之成为一个公共性景观。

  对此,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认为,对于大型和特大型工业遗产,建立行业博物馆,或设立工业遗址公园,从而达到整体保护的目的。他说,南方传统工业区往往依托天然河流或运河形成规模布局,因此,可以结合这些地区的整治,依托其人文资源,以穿城而过的河道为轴线,修复沿岸厂房、仓库、商铺和其他历史遗存,再现河道两岸传统风貌,形成工业景观与河岸风光交相辉映的文化。

深圳报业集团驻沪记者 马信芳

 

 

 

   


 

 

 

东江文化交流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