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网站


热线联系



文武帝宫藏身闹市多不识



  作者:

  来源:坪山新闻

 

 

 

文武帝宫藏身闹市多不识
晓峰 通讯员 钟柳青
  ▲文武帝宫现被租用为杂货店。
  原本涂满蓝漆的木门,在岁月的冲洗中,只剩斑驳。
  ▲1949年,文武帝宫改为力行中学,现坪山中学前身。图为力行中学第一届师生合影。(图由曾琛提供)
  ▲被货物包围的木柱据说有200多年的历史。
  ▲有些破损的关公像默默地藏身在杂物间。
  屋顶一角,镂空细刻,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

  本报记者 肖晓峰 通讯员 钟柳青/文 薛云麾/图

  坪山办事处门前的一条街,素来被坪山人称为“东门”老街,商铺鳞次栉比,游人众多,是坪山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段。

  东胜街66号,是一家名为“乐丰”的厨具日杂店。日月更替,斗转星移,谁又能想到,这里曾经是,昔日客家人供奉圣人的文武帝宫?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座文武帝宫,还是现在坪山中学的旧址。

  背后的故事,还得从一张老照片说起。

  这里是坪山中学旧址

  现年80岁的曾琛是坪山中学第一届学生。当记者找到他家时,老人拿出一张珍藏多年的黑白照片,照片的最上方写着“坪山私立力行中学第一次恳亲大会合影留念”,日期署着“一九四九,十一、二十八”。“力行中学就是后来的坪山中学。”

  曾老回忆说,1949年9月1日,力行中学第一届学生开学。当时新中国还未成立,坪山乡(现在坪山新区)没有中学,从坪山中心小学毕业的孩子面临失学的可能。坪山乡的沈国良、曾龙源、曾繁寿、曾霭文等有志之士,他们有的行医,有的做生意,在整个坪山乡众中很有威望,在司令员曾生等为代表的革命爱国精神启迪下,他们决定组成校董委员会主持筹办中学办校事宜。会长由沈国良担任,曾霭文为校长。

  没有校址,经过乡众的一致同意,他们决定将文武帝宫搬迁,在文武帝宫原址上建中学学堂。学生们或交粮食或交钱,就可以入学。

  正式开学那一天,学校共招收67名学生,只有一个年级一个班级,其中女学生有4人。校董会还为学生请来4名教师,负责学生的语文、数学等课程。

  曾老说,学校只有一个校门,正大门左边有一道横门入教师宿舍和饭堂。校门前面是一个约方形的小型体育运动场,正对着校门的有一个戏台,名为“七七抗战纪念亭”,为纪念抗战时期的“七七事变”而修建,后成为坪山人民娱乐休闲活动的场所。

  “学校开学后不久,曾生司令就来参观了。”老人至今对曾生参观一事还记忆犹新。此后,惠州市筹集义款的文艺汇演也在坪山拉开帷幕,吸引坪山乡所有的百姓前来观看。

  1950年,力行学校搬至坪山中心小学。原校址成为坪山乡人民政府办公的地方。学生分别在坪山中心小学的华侨教室、纽约教室等课堂中学习。

  1952年,中小学分家。小学就地不动,小学后面新建起了教室,中学生就在那里上课。而力行中学就此改名为“坪山中学”,并由私立学校变为公立中学。

  记者走访坪山中学时看到,在学校行政教学楼下一块大大的捐赠碑上第一行写着:学校前身是1949年创办的力行中学,1952年迁入现址,并改名为坪山中学。

  第一届学子成就不俗

  力行中学第一届师生合影的照片,虽然已经过去近六十年,但依然被曾老完好珍藏。照片上,青春稚嫩的面孔,朝气蓬勃,眼睛里写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和渴望。

  如今,曾经意气风发的中学生很多已迈入耄耋之年,照片中的很多人已经散落天涯。当年的67名学子,已有20人仙逝。

  1998年,这些学子们经过多方努力,举行了第一次同学聚会,此后十年每年一次。据了解,很多学子在各自的领域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曾老介绍说,建筑学专家、湖南大学建筑系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巫纪光就是第一届学生,还有不少人后来成长为工程师,赴我国香港、美国等地定居。

  曾琛本人初中毕业后拿起教鞭,成为大万明新学校的老师,后来还担任了光祖中学的校长。曾观来在宝安县志办公室十年修志。自清嘉庆以来宝安县(现深圳市经济特区)的第一部公开出版的135万字的《宝安县志》,便是在其总纂之下面世。

  曾经是文武帝宫

  紧挨文武帝宫,“坪供副食站”商铺的老板是土生土长的坪山人,今年50多岁,她告诉记者,从她记事起,那里早已是粮油站,“听我妈妈说以前是供奉关帝爷的庙”。

  东胜街保存的这一座“文武帝宫”,据说在龙岗和坪山新区,仅此一座。据坪山区志记载,文武帝宫是深圳保存最为完整的文武帝宫。“文帝代表孔子,武帝代表关公,文武帝宫是当地客家文化的象征与体现,客家人崇尚孔子、关公,把他们当作神明供奉。”

  因关公活得忠义,死得壮烈,一生以忠、勇、义著称,备受坪山客家人的崇拜。据说,1943年,天降瘟疫,死人甚多,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坪山百姓就请关帝爷来收瘟疫,人们在村中扎好祭坛,用大轿将关帝爷从文武帝宫中请出来,威威武武,轰轰烈烈,穿街过巷,寻游一遭,收拾瘟疫,驱赶瘟神。然后安放祭坛之上,供人们祷告祈福。

  人们将村前街后枯草落叶、污泥浊水清除一空。将死者留下的破衣烂衫付之一炬,空下的房屋,用清水冲洗,撒上石灰。碰巧,天上又下了一场透雨,将地上的瘟热压了下去,污泥浊水洗涤一净。瘟疫悄然退去,人们将关帝爷送还庙中,都称灵验,并不知道是自己打扫卫生,消毒灭菌的作用。

  现租用为杂货店

  据史料记载,原先文武帝宫屋顶盖着琉璃瓦,窗上嵌着彩瓷花窗。正门入内,为一天井,天井后即为正殿,处处雕梁画栋,十分精美。当年赤面赤须的赤帝关公威武雄壮的塑像就被供于正殿之上。

  但记者看到的却变了新模样。屋外墙壁上的图案已经模糊难辨,走进杂货店,里面一排排摆放着锅碗瓢盆、扫把等日常生活用品,屋顶上已经全部贴上了白色的瓷砖。再入内细看,屋内堆满了货物,多扇窗户已经破损严重,用透明胶粘贴着,部分墙体剥落,木门受损。

  门口左侧就是二楼,沿着楼梯一路上去,从楼道到二楼全部堆满了货物,窗户封闭,空间逼仄。但是,两根抱臂粗的红木柱直立着。而这样的木柱,不少被刷上了白漆,虽然被货物包围,却依然醒目可见。“这些木柱据说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店主说。

  店主是一对潮汕籍夫妻,他们告诉记者,五年前租下这栋房子时,房子就是现在的样子。“搬来了才知道这是文物,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只要不破坏就行了。”

  店主告诉记者,房子的后面还能看到“文武帝宫”四个大字。记者绕过房子里的货物,一直往里走,看到了两扇近4米高的木门,走出木门,抬头向上望,“文武帝宫”四字清晰可辨。屋顶横梁上雕梁画栋,雕功精细,依稀能看出当年的规模和气势。原来,现在变成杂货店后门的木门才是当年文武帝宫的正前门。

  走出杂货店的前门,站在对面马路,抬眼望去,文武帝宫在一众建筑中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味道。不同于普通的客家围屋,文武帝宫有着古代宫廷式的建筑风格,檐角微翘,镂空花纹精雕细琢,几头狮子注视着远方,仿佛想告诉人们,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那些故事。

  60年来承担多种功能

  在日杂店门口,记者看到,门前墙壁上全部镶上了蓝色的瓷砖,只有左侧正中间一块是黑色的,上面写着“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武帝宫”等字样。2003年12月10日,深圳市政府将其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随机采访了附近商铺店主,他们多来自外地,对于文武帝宫,均摇头表示不知。还有不少路人,当记者手指向那块黑色的碑文时,一位陈姓先生表情一愣,回答:“平常经常路过,还真没注意。”就连很多坪山“土著”居民,年轻一点的,也不知道祖辈、父辈们曾在这里留下的痕迹。

  曾老回忆,1950年,力行中学搬走后,文武帝宫成为乡政府办公之地。到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这里又成了粮站,成为坪山老百姓买油、米糖等的场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里又变成卖农具缸瓦的商铺。

  坪山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文武帝宫的物权归属为以前的粮所,现在改制为粮食公司。

  自上世纪末,这里被出租给普通租客,至今仍是一个卖日常生活用品的商铺。

   


 

 

 

东江文化交流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