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网站


热线联系



平移百年“红楼”



  作者: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首度对老建筑实施整体平移,启动仪式昨天在观澜举行

平移百年红楼”43

一座颇具传奇色彩的红楼公益酒家)会在10天的时间内整体平移43米,记者昨日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一颇为新奇的建筑平移过程,让人大开眼界。7月21日上午9时30分,位于宝安区观澜街道新澜社区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观澜古墟红楼保护性平移工程正式启动。截至昨日下午6时30分,平移已经达到了1.6米。10天后,人们将在43米外看到维持原样几乎原封不动的红楼

    这一工程开启了深圳保护老建筑的新篇章,在全国来说也不多见,为如何加强文物保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可谓是一个大胆的文物保护创举。

    平移工程在深圳尚属首次

  观澜老街位于观澜街道新澜社区,这条老街加上与老街相交的新东街、南门街、卖布街等数条小巷,就是清朝中后期开始兴盛的观澜老墟旧址。在古墟前有一株150年树龄的大榕树,见证了这条街的历史沧桑。而要平移的红楼就位于大榕树边不远处。记者昨天一早来到平移现场,现场工人正在紧张地进行施工。据介绍,平移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进行了一个月,此时的红楼已经被包扎得非常严实。因为此次观澜红楼平移在深圳尚属首次,现场围满了关心此事的当地群众和一些闻讯赶来的学者。记者看到,在工人们的细心操作下,建筑底端的红色启动标线的位置缓缓前移。当摄影记者爬上一旁的碉楼进行俯拍时,一位当地的老者正双手合十,祈祷平移顺利进行。

    虽然工人们已经在建筑的外围捆上了钢架,记者仍然可以感受到红楼昔日的风采。据了解,在古墟开发的整体规划中,设计院原本建议拆除红楼重建,但为了保护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筑,在经过多方征询意见后,决定将红楼斜向右前方平移43米。这样既保证了古墟开发的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又使红楼原始面貌不遭破坏。

    此次红楼的平移工作由曾为上海音乐厅平移66米的上海先为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平移的专业性、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结构安全专家对不同阶段的图纸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了多次评审,并做了相关修改和完善。为配合观澜古墟的保护与恢复,红楼平移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在深圳建筑移动方面是首开纪录,这就为我们的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路径——古建筑原来是可以移动的。观澜街道办的这个创新做法为如何加强文物保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昔日旺墟变身新商业街区

     “红楼所处的位置是观澜古墟改造的核心位置。记者在现场看到,红楼后面是充满历史感的南门街和一座炮楼。前面是150岁的老榕树郁郁苍苍静立河边。透过炮楼斑驳的枪眼看观澜老街,瓦砾于方寸间绵延,时空仿佛倒转了一两百年,一幅观澜墟市图呈现眼前。走在这条满城尽是废墟、青石破瓦和断墙的老街上,恍如走进历史,老街曾经的繁华兴盛也渐渐透过历史烟云,从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中浮现。现场几位土生土长的阿婆热情地向记者聊起了她们眼中的红楼。她们告诉记者,自己在两三岁时就看到这个红楼,公益酒家在当年是整条街上最旺的场子,前面有市场,当时的深圳都没有这里旺,东莞等地的人们都过来赶集。

    观澜街道办事处文体中心的胡长辉也在这里出生长大。他昨日在现场告诉记者,红楼是观澜第一个将酒家与旅馆联合起来共同经营的商家,开创了观澜酒家和旅馆联合经营的先河。榕树旁当年曾经有一个码头,码头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观澜墟市,是惠(阳)东(莞)宝(安)商贸集散地,每逢农历的一、四、七都有集会。再后来,老街发展为宝安、惠阳、粤北地区商品进出口的中转站,有小香港之称。胡长辉感叹说,从老街建筑风格上明显可以看出这里是条客家风情浓郁的老商业街区,到上世纪80年代还很兴旺。只是后来随着市场增多,才慢慢沉寂下来。他表示,平移后的红楼将与开发后的古墟融为一体,打造成为集旅游、休闲、娱乐、商业于一体的具有浓厚民俗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区,重寻过去的繁华与风采。

   “修旧如旧再现原住民生态

  观澜古墟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由观澜大街、卖布街、新东街、东门街、西门街、南门街、龙岗顶街、立新巷等十几条街道、巷道组成,现存碉楼15座、商铺100多间、居民楼数百栋。在一次文物普查后,深圳市文管办古建筑专家提出,观澜老街是深圳现存的、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古墟,是最能反映深圳近代社会风貌的实物建筑。保护老街,重开古墟的设想于是开始提上日程。据介绍,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将对老街古建筑、街道、配套设施等进行全面规划和修复,再现观澜原住民生活的原生态。

    从2004年偶然发现、被列为深圳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到2006年老街空楼整治行动,再到昨天的红楼平移,这座几乎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观澜古墟才重新拾回它的百年历史。如今文化局已经将它命名为深圳民俗文化第一街。专家表示,此次红楼平移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观澜作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这里文物古迹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南洋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存,如观澜古墟、牛湖大水田古村落、贵湖塘老围、114座古炮楼等。为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观澜街道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而且陆续启动了观澜古墟、贵湖塘老围、陈烟桥故居以及牛湖大水田古村落等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程。

一位老者为“红楼”平移祈福

本报记者 何文琦/文 范国瑞/图

 

 

平移红楼有三大难关
为上海音乐厅实施平移的上海先为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承接红楼平移工程

7月21日上午9时30分,观澜古墟红楼保护性平移工程正式启动,上百人围着被包扎好的观澜古墟红楼啧啧称叹。这个年过百年的老人,表皮早已松弛或脱落,外墙的两面都用钢铁绑住,240吨的楼体从地面被切断,一个巨大的水泥托盘把它端在上,托盘与地面之间则用了滑行装置。在千斤顶的巨大推力下,红楼以每分钟一毫米的速度向前缓缓前行,近在眼前的43米之外,红楼竟然要10天。记者离开时,平移已经达到了30公分。

     红楼影响微乎其微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都在紧张忙碌,只见他们盯着眼前的光纤尺,有的在抹油,有的在敲打石头,汗水从他们的额头上滑落。

    观澜红楼是深圳市四大名墟之一的观澜古墟中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老建筑,原为公益酒家,因其外观为红色,当地人称之为红楼。它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层西洋式建筑,建筑总面积约27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675平方米,楼高约20米,4层,长约14米,宽约4米。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在红楼的门楣上看到公益酒家四个工整的镂空楷体大字。

    经过200年岁月的洗刷,曾经与东门老街、沙井青平墟、沙头角老街并立深圳四大名墟之一的观澜老街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容颜,如今,早已被城市混凝土高楼所淹没。重新的规划设计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加以实施。平移红楼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步骤。

    大楼先要托架梁,做好行走轨道,原楼和原基础脱离,然后平移,等平移以后再做修复处理。现场一位施工队员对记者说,由于红楼历史久远,平移时,许多地方很容易出现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他还表示,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对建筑的影响微乎其微。

    “绕开民房是技术新难题

    担任此次红楼平移重任的是曾为上海音乐厅平移66米的上海先为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据了解,此次观澜红楼平移,在深圳堪称首次。据介绍,上海先为土木工程有限公司的工程队从5月11日进入施工状态,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昨天,红楼外面已用钢架固定,并开始正式平移。

    上海先为土木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袁凤翔指出了本次平移的技术难点。他说,平移红楼主要有三大难题。第一个难题是与其他平移不同,红楼的左前方有碉楼及民房,要绕开它们,这在技术上提出了新难题。经专家多次研究,红楼平移时必须向左偏26.7度斜移;第二个难题是,红楼的地基十分不牢固,建造于1923年的红楼曾是民宅,红楼的地基是用土与石灰以一定比例混合做成,十分不牢固。为此,施工队在原有的地基上打了8根桩和8根梁,把上部楼体架了起来,并掏空楼体下方的土,用水泥给红楼搭建了临时的地基;第三个难题是,红楼主要为砖结构,主要应用于外墙体,采用青砖砌筑,在一层部分墙体有红砖,是日后加固的痕迹。房内只有隔断,没有承重墙。经测验,红楼墙面的沙浆是零号,也就是说,由于时间久远,墙面已不堪一击。且内部没有隔楼,两面墙可以说是摇摇欲坠,刚度极为不够。经过研究,施工方用钢铁制成护栏把两面的墙体死死夹住,里外用力,墙体便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最后,袁凤翔自信地说,红楼的平移是件小case,我们近期还会对天津西站主站楼进行平移,那是德国人在天津制造的大型建筑,与这项工程相比,红楼有点小儿科。

本报记者 刘文英

 

 

 

   
观澜古墟“红楼”


一位老者为“红楼”平移祈福
 

 

 

东江文化交流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