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网站


热线联系



南头古城 深圳墟

[粤港史窗]


  作者:
金涌 王奋强
  来源:深圳特区报
 

第一站 南头古城 深圳墟

大军挥师南下不发一枪解放深圳

    本报岁月如歌唱大风报道组首站,来到了南头古城和原深圳镇政府所在地的罗湖建设路口,追溯60年前那个红旗招展、激动人心的日子……

  历史瞬间

  1949年10月19日下午,在建设路口的一家当铺共和押前举行仪式,新任镇长陈虹,亲手把戴着大红花的深圳镇人民政府的牌匾,挂上前门一侧,同时宣布深圳正式解放了,场上一片欢呼声。随后,驶停多日的广九铁路恢复通车。

通过文锦渡,浅入解放区,红旗蔽天鞭炮满地,深圳家家户户狂欢

  “深圳治安极巩固,广九交通即恢复,石龙大桥并未遭受破坏,侨胞通过深圳必予便利”……

  在查阅当年报道深圳解放的香港报纸中,我们读到了如此醒目的大号标题、如此客观的现场描述。思绪一下子穿越时间隧道,回到了60年前那个红旗招展、万头攒动的南头古城,那个鼓乐齐鸣、鞭炮动天的深圳墟镇,禁不住心潮起伏难以平静。

  60年前的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徐徐升起,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历史由此开始了新的纪元,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活力,使昔日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成为欣欣向荣的新中国。

  岁月如歌多少英雄志士

  走进新落成的深圳博物馆,历史在我们面前定格。

  早在1900年10月,新安人民在伟大先行者孙中山领导下,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三洲田起义,虽然遭到了失败,却推动了辛亥革命的成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下半年,中共广东区委从松岗、沙井、公明发展首批党员。1925年2月宝安县支部成立,由此,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在深圳地区蓬勃兴起。同年6月,在反抗外来侵略和维护民族利益中,深圳沿边境水陆布防,人民捐款捐物并设立罢工工人接待站,成为省港大罢工的前沿阵地。

  深圳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谱写了一曲曲战火中的颂歌。

  1938年10月,日寇在大亚湾登陆,攻陷深圳墟,占领南头城。宝安人民奋起抗战,迅速组织起抗日武装,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分赴各地建立根据地。1942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以深圳为基地,营救出廖承志、茅盾、邹韬奋等一批批在港爱国文化民主人士,将他们护送至宝安白石龙村,随后前往大后方。同时,还营救出美、英、印度、丹麦等国参战人士。1943年12月,曾生领导的东江纵队在坪山成立,并在葵涌土洋村设立司令部,痛击敌寇声名大振。一时间,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纷纷回国参战。

  1946年6月30日,为挫败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东纵2583名战士奉命从深圳沙鱼冲北撤,开赴山东烟台。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1948年7月,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连续在沙鱼冲、山子下、红花岭连续设伏截敌,一举夺得江南三捷,基本消灭了敌军有生力量。

  1949年1月,为配合南下野战军解放广东,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在惠东安墩成立,江南支队改编为东江第一支队。8月29日至9月3日,中共宝安县委在乌石岩召开第一次委员会议,确定了县委、县政府机构和领导人选,随后成立第一届宝安县人民政府和宝深军事管制委员会,为接管国民党宝安县政权做好了组织准备。

  南头古城升起五星红旗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1949年8月下旬,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第一书记叶剑英率领的南下大军,自湘赣边向广东挺进,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国民党残部。由于守卫敌军弃城逃跑,10月14日,广州迎来了解放区的天。此时,盘踞宝安县城南头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大势已去,将城内商店洗劫一空后,纷纷逃亡伶仃岛、大铲岛、万山群岛、海南岛和台湾等地。

  10月15日。南头解放的前一天,余下的国民党警察第二大队近百人,在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下起义,西乡解放。

  16日上午,在南头地下党配合下,我军乘胜挺进南头城,歼灭城中残敌,顺利接管了伪县政府和军警队伍。灿烂阳光下,南头古城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呼啦作响,宝安变天了!

  600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深圳历史的根。就在60年前的这一天,它彻底改变了南头人的命运。乡亲们挑着大米、红薯、萝卜和青菜,还有可口的熟食,自发前往慰劳驻扎在育婴堂的解放军。兴高采烈的人们挥舞着小红旗,在通往古城的大路上成群结队,夹道欢迎大军入城。  

  曾参加庆祝解放大会的姐妹花郑招娣、苏燕莲向记者讲述,那天的太阳好,天很蓝,海风爽,人多的像赶集,像过节,像涨潮的水,一起涌向了大坪子。认识不认识的人,都相互打招呼,都说天亮了,解放了,赶上好日子了。

  据她们回忆,解放军的文化宣传队,那些英英武武的年轻仔、漂漂亮亮的姑娘娃,还扭起了秧歌,演出了节目,有唱红军回来的,有演兄妹开荒的,乡亲们的巴掌都拍红了,嗓子也喊哑了。

  下午,中共宝安县委、县政府在南头村祠堂大坪前,正式召开欢迎部队入城及庆祝解放大会。在鞭炮锣鼓、鼓掌欢呼声中,县委书记兼县长黄永光鼓足了嗓门宣告:宝安解放了!

  深圳墟镇人民政府挂牌

  距离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19天,南国边陲重镇深圳,也揭开历史上崭新一页。

  南头城解放后,深圳作为宝安也是内地通向香港及国外的主要口岸,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中央和南方局的指示,为避免边界冲突和国际纠纷,作出了我武装部队不进入宝安平湖以南地区的规定。为此在深圳特别组织了以商会名义的纠察队,临时维护社会治安,确保和平解放深圳。

  此时深圳镇内的国民党军政人员,虽然大部分已逃亡港澳及海南等地,仍剩下国民党税警二团和护路大队1400余人驻守。面对我军的强大政治攻势,这两支国民党守军宣布投诚,并遵照指令退出深圳镇,在黄贝岭等候改编命令。

  在这同时,解放深圳的部队密切注视着一河之隔香港的动态,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官兵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用3天时间进行演练,制定了周密的入城方案,争取不发一枪解放深圳

  1949年10月19日,同样是一个艳阳天。沙深宝边委书记兼军管会主任刘汝琛,率军管会成员及人民武装100多人,由军装换上警察制服,胸佩徽章,与60多位戴着政工队袖章的干部先行一步,从布吉乘货运火车直落深圳,奉命接管深圳镇和九龙海关。

  我军接管人员一到达深圳车站,即今东门解放路与和平路交叉口榕树下,即分路占领伪警察所和伪镇政府,紧接着,接管火力发电厂、铁路东站、深圳商会、银行等重要部门。等到大部队进城时,上千各界人士和居民已闻讯赶来,人们挥动彩旗,高呼口号,鸣放鞭炮,敲锣打鼓。部队举行了简单的入城仪式,伴着雄壮军乐,走在最前面的是红旗队,接着腰鼓队,再后是浩浩荡荡的威武之师。来自香港的记者和电影公司摄影师,记录了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下午,在建设路口的一家当铺共和押前举行仪式,新任镇长陈虹,亲手把戴着大红花的深圳镇人民政府的牌匾,挂上前门一侧,同时宣布深圳正式解放了,场上一片欢呼声。随后,驶停多日的广九铁路恢复通车。

  当晚7点30分,深圳各界人士千余人,在今老街人民北路电影院的民乐戏院,召开欢迎解放深圳的解放军官兵和政府人员群众大会。陈虹镇长主持,刘汝琛主任致词,他号召工商界人士迅速恢复营业,维护道路、交通、水电、社会秩序,要求民兵加强巡逻,严厉制裁敌特骚扰行为。会上,港九工联会代表工人兄弟,特地赠送绣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大红锦旗。接下来,在深起义的国民党官兵代表发言,表示坚决拥护新生人民政府,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最后,部队文工团登台表演节目,台上台下,高潮迭起。

  港岛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深圳解放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整个港岛内外。新闻媒体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各种各样不同角度的消息、通讯、特写、图片占据了所有版面,非常醒目。各报馆相继派出一拨拨记者,通过边境进入深圳采访,我政府均给予礼遇和应有的接访。连英国《泰晤士报》驻港记者,也大篇幅发表了对宝深军管会主任刘汝琛专访的内容。

  1949年10月21日,在深圳解放的强力推动下,九龙关1100多员工宣布集体起义,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正式接管九龙关,并更名九龙海关,正式行使海关权力。自此,结束了帝国主义长达60余年来对九龙关的操纵,庄严的五星红旗在国门上空高高飘扬。

  宜将剩勇追穷寇。宝安陆地解放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盘踞在大铲岛和内伶仃岛的国民党残兵败将。1949年11月6日,大铲岛解放。1950年4月18日,内伶仃岛的国民党残部亦被我军歼灭。至此,宝安县境内全部解放。

  《深圳近代简史》一书作者、深圳博物馆馆长杨耀林在采访中激动地说,包括历史上的新安、宝安在内的今天整个深圳地区,是一片浸透了成千上万前赴后继者鲜血和生命的热土地、红土地。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深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获得自由和幸福,推翻反动腐朽统治,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国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开放发展史的壮丽篇章。

  解密

  20年前《人民政协报》刊发文章披露一个鲜为人知的史实

  王母墟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本报记者 王奋强 金涌

  就是在深圳这片屡创全国第一的热土上,王母墟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记者采访中获悉,深圳博物馆深圳历史文化研究部主任蔡惠尧在研究中发现,1989年9月15日《人民政协报》刊发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在南粤听到了新中国诞生的礼炮声》,文章披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史实:1949年10月1日早上6时许,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大鹏王母墟升起。文章的作者,是原广东省委常委、秘书长杨应彬。

  为了求证这一激动人心的史实,蔡惠尧几经辗转,与杨应彬的秘书取得联系,并于2008年6月17日,与周小愚、刘文林一同赶赴广州,采访了当年制作并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杨应彬老人。杨应彬时年已89岁高龄,但思路清晰,谈吐准确,向他们回忆了这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片段。蔡惠尧采访的录音如下——

  “1949年9月中旬,我在粤桂边纵队参谋长任内,突然接到华南分局电令,要我从雷州半岛即赴香港转入东江游击区,参加接管广州。9月下旬,我到达大鹏半岛王母墟,立即着手研究北上计划。当时还没有想到新政协会议即将胜利闭幕,中国人民为之奋斗了一百多年的新中国就要诞生了。9月30日傍晚,香港《华商报》送来新华社的新闻稿,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国旗、国歌、首都,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并定于10月1日为新中国的国庆。

  “这一伟大喜讯,立即在近千名干部中间炸开了营,群情振奋,奔走相告。第二天就是新中国成立的伟大节日了,庆祝活动怎么进行?很费一番思考。王母墟是个农村小镇,好在离香港近,消息灵通,供应方便。毛主席的画像是早就有了,就是七大时挂的那种式样,《义勇军进行曲》大家都会唱,也不成问题。倒是国旗,由于没有传真照片,不知怎么设计,只能按新华社的电稿说明,仔细绘图,然后缝制,赶在明晨升起来。

  “我学过军事,做过一些图上作业,便自告奋勇担任绘画工作;另请几位女同志准备好红、黄、白布,一旦绘成就剪裁缝制。我仔细按照文字说明,在左上角四分之一的旗幅内,画上纵横线条,定点、拉线,很快便把最大的那颗五角星画了出来,接着又画出四颗小星,经过一番核对,没错,立即缝制,到下半夜便完成了。后来进了广州,与标准国旗对照,居然完全一致。这真该感谢新华社同志文字稿写得如此准确,党心民心真是灵犀一点通

  “10月1日早晨6点多的升旗典礼,是极庄严、隆重而又欢快的。在南部中国的游击区,在还飘着米字旗的香港旁边,新中国的国旗冉冉上升,迎着朝阳,随着晨风,在蓝天上飘扬招展。我和许多人掉泪了……”

  蔡惠尧透露,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升起五星红旗的时间,应为下午3点多。而杨应彬老人在建国后,几经多方调查求证后证实,是他和战友们,在王母墟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追溯

  八旬老人郑招娣苏燕莲向记者讲述60年前亲历欢庆南头古城解放盛况

  “姐妹花陶醉在欢乐海洋中

  本报记者 金涌 王奋强

  郑招娣、苏燕莲,不是一家人,胜过亲姐妹。这对姐妹花,在当年欢庆南头解放的群众大会上,手举着小旗,激动万分,解放军万岁新中国成立了,嗓子都喊哑了。而今的她们,都已八旬左右,晚年一起回忆往事,似有说不完的话。

  听说记者寻上门来,姐妹俩可开心啦,领着我们逛南头古城,看部队当年的驻地,讲所见所闻,你一言我一语,生怕漏了个啥。

  郑招娣说她记得清楚,着灰军装、打绑腿、穿草鞋的解放军,从她家门前经过,红旗引路,步伐整齐,唱歌很有劲。开头老人有点怕,只敢从门缝里往外瞧,过去见过日本鬼子土匪兵,凶神恶煞的,老百姓遭透了殃。进城的解放军,威武又文明,住在镇上的育婴堂,打地铺睡觉,还上门借过做饭的家什。

  “有个女战士,小辫子,大眼睛,脸红红的,一身军装多精神。我们熟了,亲近了,话就多了,她给我讲道理,也说新鲜事。我家穷,丈夫打柴我割草,女战士说放心吧,解放后好日子长着呢。郑招娣说,如今还真摊上了好日子,改革开放奔富路,儿子、孙子、重孙子加起来超过30人了,快五代同堂了,托了解放的好福气。

  苏燕莲13岁就当童养媳,被欺负的时候,常去找郑招娣诉说,郑姐会尽力帮她。南头解放那天,郑姐告诉她,镇上在发动乡亲,欢迎解放军进城,每家发了小旗,纸糊的,红色。两人说好了,赶明儿一起庆解放。

  解放后究竟啥模样,苏燕莲说,没见过世面谁说得准,心里就老琢磨。解放军进城后,向老百姓宣传,人民军队为人民,打反动派,解放天下劳苦人。慢慢地,开始懂了,什么是新中国、新社会……

  老姐妹争相告诉记者,说那天到了古城头,到处贴着标语,有敲锣打鼓的,有鸣鞭放炮的,有舞狮子的,还有扭秧歌的,真是人山人海。天气热,一激动,身上都冒汗了。干部领头喊口号,咱也跟着喊,喊声响成一片。大会开始后,部队首长、地方干部轮着讲话,都是一个意思:好日子到了!

  苏燕莲清楚地记得,郑姐说我是童养媳,干部听了,话讲的更亲热,说童养媳是受压迫的、最底层的穷苦人。让我跟共产党走,趁年轻,多为新中国服务,革命需要受苦人、年轻人,很多很多的。

  “就是受了他们的启发,我后来参加扫盲班,学文化,做妇女工作。后来入了党,当了村干部,直到年纪大了,抱孙子养老。说到这,苏燕莲笑了,脸上皱纹成了一朵花。

  老姐妹向记者回忆当年,谈兴很浓。南头村祠堂里,玩乐的老乡亲们,一下围过来不少。记者打听,参加过庆祝大会的还不少,虽然年事高了,记忆模糊了,表达不出来了,但解放这个词,却记得清楚。

  记者想拍一张姐妹花,她俩更高兴啦。姐姐说,解放了,翻身了,苦日子没了,甜日子到了。妹妹说,国家强大了,人民当家作主了,再不怕帝国主义反动派了。

  琅琅上口,有韵有脚,一祠堂的老人都乐了。

  上图:郑招娣(右)、苏燕莲回忆起60年前的那一天仍激动不已。

  本报记者 金涌 摄

  连线

  盼南头古城

  早日换新颜

  本报记者 王奋强 金涌

  作为深圳城市发展的根,南头古城历经岁月的磨洗,依旧执著地屹立在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侧,俯瞰着现代都市的喧嚣与变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公元1278年,文天祥写下千古绝唱的地方,就在如今的南头古城。然而,这座珍藏着深圳1700年历史的古城垣,在城市高速发展中处境尴尬。南头古城博物馆馆长伍杨认为,南头古城按城池结构是依山势而建的,北高南低,面临大海,除了大南山以外,南头古城占据着蛇口半岛最高的地势,但现在密密麻麻的握手楼,丝毫感觉不到古城庄严、肃穆的风貌。

  浮尘散尽,南头古城的保护已纳入了深圳决策者的视野。

  1998年6月,南山区文管会和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南山分局制定《南头古城文物保护规划》,将南头古城保护工作分为两步走:第一期规划南城门广场,凸显南城门的古城标志性作用;第二步,改造整治中山南街中山东街两条主要街道,恢复古城风貌。

  古意悠悠的南头古城内,除了普通的古民居,南头古城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头古城垣,以及南城门、育婴堂、东莞会馆、信国公文氏祠和解放内伶仃纪念碑等5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南头古城刻不容缓!在今年深圳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南头古城的保护再次受到代表们的高度关注。

  南头古城的保护问题写进了市政府工作报告。伍杨透露,今年4月30日,南山区工务局、区文化局已联合市规划局发出公告,就古城两条主要街道——中山南街、中山东街的节点设计以及南城门外公园,面向国内外征集设计方案。

  每天绕行古城的边纵老战士黄德明,代表诸多老战友和老乡亲,希望记者传达他们多年的心声、由衷的祈盼:南头古城早日换新颜!

深圳各界群众在深圳旧车站集会欢迎解放军进驻深圳镇。资料图片

位于南头涌下村升平里的18号郑氏宗祠,是第一届宝安县委、宝安农民自卫军模范训练班旧址。本报记者吴铠峰 摄

深圳博物馆展出的“王母墟升旗”油画,再现了庄严的历史时刻。资料图片

 

南头古城垣经历并记录着深圳地区的历史变迁。本报记者 吴铠峰 摄

 

金涌 王奋强

 

 

 

   
深圳各界群众在深圳旧车站集会欢迎解放军进驻深圳镇


南头古城垣经历并记录着深圳地区的历史变迁
 

 

 

东江文化交流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2